礦產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礦產資源勘查開發事關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
我國既是礦產資源生產大國,也是礦產資源消費大國,但礦產資源的供應結構性矛盾突出,戰略性礦產資源勘探開發力度不夠,尤其是鋰、鎳、鈷等新能源礦產對外依存度較高。與此同時,國內礦產勘查市場萎縮、礦產勘查開發活力不足、礦產勘查開發管理政策創新不夠、科技支撐不足等問題也成為礦產資源管理領域的堵點難點。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開展以來,自然資源部將理論學習、調查研究、推動發展、檢視整改有機結合、一體推進,通過深入靈活的調查研究,進一步梳理影響礦產勘查及市場活力的主要問題和主要矛盾,列入整改清單,制定專項整治方案,并從戰略性礦產調查、礦產勘查開發管理政策創新、科技支撐、組織協調等方面持續發力,扎實推進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確保我國能源資源、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
深入調查研究
加快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自然資源部圍繞推動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組織開展了廣泛的大討論,凝聚全系統、全行業共識,增強投身找礦突破行動的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形成全社會共同支持和參與找礦突破行動的良好氛圍。
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
針對如何精準部署快速突破目標、更好發揮地勘單位找礦主力軍作用、有效吸引社會投資活躍礦業市場,自然資源部黨組書記、部長王廣華帶隊赴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開展實地調研,與地方主管部門、地勘單位負責人、礦山企業代表和技術專家深入交流;兩次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油氣企業、中央管理地勘單位以及地礦領域院士專家關于組織實施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的意見建議;到中國地質科學院實地調研羌塘盆地油氣地質調查、地球深部探測與礦產資源勘查重大項目推進情況。
通過大討論、大調研,自然資源部聽實話、摸實情、研實策,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建議,進一步明確了完善政策和工作機制、實現找礦突破的思路。
據部地質勘查管理司負責人介紹,自然資源部組建了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辦公室,聚焦我國緊缺和大宗戰略性礦產,以重要含油氣盆地和重點成礦帶為重點,分類施策實施勘查找礦;會同相關部門編制了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的“十四五”實施方案,重點圍繞緊缺和戰略性礦產,加強國內勘查開發,推動能源和重要礦產資源增儲上產。
為了摸清戰略性礦產資源家底,自然資源部強化重大基礎工作,在完成礦產資源國情調查的基礎上,加強了公益性礦產基礎地質調查工作,厘定基礎調查區、重點調查區、重點勘查區、重要礦山深部“四區”。在基礎調查區和重點調查區,加大礦產資源調查工作力度,在重點勘查區和重要礦山深邊部,開展找礦預測和礦體定位等工作,加大“攻深找盲”力度?,F已初步圈定找礦遠景區124處,提交找礦靶區102個,為社會資金開展商業性勘查提供了指引。
“目前,自然資源部正在加大礦業權出讓力度,促進能源和戰略性礦產勘查開發。”部礦業權管理司負責人介紹,今年1月~6月,全國新設探礦權242個,同比增長25.4%。其中,煤、石油、天然氣等36個戰略性礦種共新立99個,占新立探礦權的40.9%;新立煤炭探礦權30個,同比增長30.4%;新立油氣探礦權9個,同比增長200%。
堅持問題導向
破解礦業發展制度性障礙
自然資源部堅持把推動發展作為主題教育的著力點,破難題、辦實事,及時出臺政策措施,加快調研成果轉化,以推動礦業高質量發展的新成效展現主題教育成果。
礦產勘查開發投入風險高、回報周期長,加強礦產勘查必須強化政策支持。“由于一些政策的限制,地勘單位的找礦成果無法轉化,社會上的找礦資金也不愿進來,因此要研究制定激勵市場主體找礦的機制。”部礦業權管理司負責人表示。
今年以來,自然資源部針對制約礦業發展的制度性障礙,圍繞繁榮礦業市場、吸引社會主體投入找礦行動,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5月1日,新修訂的《礦業權出讓收益征收辦法》正式實施。作為繁榮礦業發展的一項重大的激勵政策,新政將礦業權出讓收益征收方式從取得采礦權時一次性征收,改為主要在礦山生產時按銷售收入逐年征收,重點解決因地方自由裁量權過大導致首付比例過高、繳納年限較短、市場基本價不統一、礦業權出讓收益征收節奏靠前偏快、部分企業補交欠費壓力較大的問題,既維護了國家礦產資源資產權益,又切實減輕了企業負擔。同時,礦業權出讓收益起始價標準、礦產品銷售收入確定等相關配套文件也在加快研究制定中,制度紅利有望進一步釋放。
5月12日,《自然資源部關于進一步完善礦產資源勘查開采登記管理的通知》發布,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激發礦業市場活力再添硬措施。
《通知》明確,實施礦產資源綜合勘查,適應我國共伴生礦多的資源特點,取消不合理的探礦權礦種限制;鼓勵“就礦找礦”,規定采礦權人可直接勘查其采礦權上部和深部資源,無須再辦理勘查許可證;激活礦業權二級市場,取消以招拍掛方式取得的探礦權轉讓年限限制,將協議出讓的探礦權持有滿10年方能轉讓調整為5年;允許已保留登記的探礦權因政策調整等非礦業權人自身原因不能轉采礦權的,可繼續開展勘查工作,延長探礦權保留期限;探礦權轉采礦權后無須注銷,支持礦業權人通過變更縮減原探礦權面積繼續勘查;精簡礦業權登記申請要件和審批環節,便利礦業企業申請礦業權,提高審批效率。
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得以深化。
目前,自然資源部正在持續深化礦業權出讓制度改革??茖W合理利用礦山邊部資源,減少重復投資和資源浪費,允許夾縫區域、周邊零星分散資源等以協議方式出讓探礦權和采礦權,進一步擴大企業獲得的儲量,充分利用已有采礦設施;降低探礦權延續面積扣減比例,細化油氣探采合一管理等。
同時,自然資源部正在會同有關部門研究推動礦業權“凈礦”出讓,在出讓前開展擬設礦業權禁止、限制區域核查,明確后續辦理用地用海、用林用草、環保、水保、安全、取水等審批備案事項的相關要求,多措并舉做好采礦用地保障,最大程度消除礦業權人的后顧之憂,激活礦業權市場,吸引更多社會主體投入找礦行動。
破解政策難題,是發展所需,更是民心所向。一條條“硬核”舉措,讓礦業界更加堅定了對未來發展的信心。
促進科技創新
確保礦業高效綠色可持續發展
當前,我國礦產勘查已從淺部轉向深部,從尋找露頭礦轉到覆蓋區找礦,從低山區轉到中高山—深切割區,找礦難度增大,如何做到精準、高效?
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必須將找礦力量集中在國家最需要的戰略性礦產,如何解決好“在哪找礦”“怎么找礦”的科學問題?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怎樣才能保證礦產勘查、礦山開采不會觸碰生態保護紅線?
……
問題是創新的起點,也是創新的動力源。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自然資源部從黨的創新理論中找方向、找思路、找方法,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激發科技創新動力。”部科技發展司負責人表示。
目前,自然資源部已在四川盆地油氣成藏模式、大興安嶺南段金屬成礦模式等方面取得一些新認識,并創新示范了一批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和遙感等調查評價方法;正在配合科技部加快啟動實施深地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推進“戰略性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等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項實施。此外,在自然資源部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工程中,啟動了地質找礦方向團隊和人才推薦遴選工作;指導有關學會在自然資源科學技術獎中恢復了找礦勘查成果評獎標準,激勵地勘隊伍找礦積極性。
與此同時,自然資源部大力推進《綠色地質勘查工作規范》的貫徹實施,創新并推廣應用一批適用于綠色勘查的新技術、新方法、新設備、新工藝,最大限度降低地質找礦對生態環境的擾動;進一步研發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新技術,破解微細粒資源利用率低、共伴生資源損失嚴重、尾礦存量巨大等礦產資源綠色高效開發難題。
下一步,自然資源部錨定目標,一方面將加強基礎研究,創新成礦理論,進而指明找礦方向,快速評價并圈定靶區,實現找礦重大突破;另一方面將盡快突破“空—地—井”立體勘查技術、航空重力梯度等快速評價技術和高性能傳感器等大探測深度裝備的核心部件等“卡脖子”問題,推動高精尖勘查開發裝備國產化。
從細處入手、向實處發力,對癥下藥、精準施策。隨著礦產資源管理改革的持續深入,主題教育的學習成果正在不斷轉化為推進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的強勁動力,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保障能源資源安全奠定堅實基礎。(中國自然資源報)